王重阳祖师创立全真教,主张三分命功、七分性功。然其于长生久视之道,也未尝轻言否认。《重阳立教十五论·混性命》云:“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禽之制在气’是也。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漏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记锻炼矣!”仍然是将性命一样重视的。
然自王常月律师开坛放戒,全真派则多以修性功为主,而完全否认命功,认为命功是有为之道,“哪个长生得到头?”乃欲通过持戒,而追求元始本性之超脱。《龙门心法》云:“大众,借假修真,須要考究生死大事,实实明白,得个真路道。其路道何在?在你之一心順逆而已。順則由得他,逆則由得我。人之色身,修也要死,不修也要死,纵活得千年,終归于土,却为何來?大众,有形即有坏,有始即有終,有造即有化,有聚即有散,有來即有去,有成即有敗,有壮即有老。这身既生,自然要死。我所说的出生死法,不干这色身上的事,不过借他做个寓所,修我的天命法身而已。”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龙门心法》和早期全真派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盖王重阳祖师自称得钟吕金丹之真传,而钟吕之丹法,未尝否认命功之修持和肉体之长生也。吕祖云:“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是以全真派之修持,虽然命功只有三分,但是观《丹阳真人语录》,其中也多有铅汞、伏气、鼎炉之语。而《龙门心法》则完全否认这些,说:“奈有一宗搬精运气,接命添油,返老还童,长生不死,著相去修;又有升铅降汞,打鼎烧茅,服食灵丹,吞符餐炁;这些都算借假修真,都是有为种种假法,岂能见性立命、解脱轮回么?要出生死,总不是这等出的。”甚至连内丹、伏气、餐霞这些都一一否认,认为是有为之法,着于色相。然张紫阳真人云:“始于无作人不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丹法必定始于有为之道,而其至也,乃在乎无为也。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云:“道言:‘吾过去后,上皇半劫,当有邪学鬼道,不从我教,自作一法,人民信向,天下归伏,损形灭身,多积财宝,大造形像,广设屋宅,妄称圣果,过去得福,淫欲奸娇,惑乱人心,渐渐滋蔓,男女敬信,永不开悟,国破家亡,身灭族散,继踵相仍;举世沉迷,终无觉察。当此之时,我法大坏,人不肯行,唯崇鬼法,寂灭之教,长生久视,而不信用,痛哉痛哉。道士无知,亦复奉也,一习此法,永无仙分长生之冀,可不慎哉。何以故,为是阴教鬼道,死灭之法。喻如五谷朽坏,有生相不;亦如腐壤,能生物不;亦如死灰,更有然不;复如枯木,得重荣不;消散朽坏,化为粪土,此为寂灭不生法也。世以生为善事,死是恶事,皆欲其生,悉悲其死,故我为说长生之法,令其不死,永劫长存。但为众生颠倒,不能信奉,致有死坏,而乃求学死灭之法,可不误哉。且死者岂复须学矣。故仙道贵全身,鬼道贵灭形。仙道贵光明,鬼道贵幽冥。仙道贵长存,鬼道贵消亡。仙道贵清虚,鬼道贵浊辱。仙道贵保安,鬼道贵浮危。仙道贵有身,鬼道贵无形。有道者长生无为,鍊神入妙,归於大道,形神合契,常存不亡是也。无身者死灭灰尘,形朽神逝,沉沦九夜,冥冥幽暗是也。汝等道士,宜志之焉。吾故预记,令有心者识矣。’”故知仙道贵乎有形,而王常月祖师所创律宗,否认肉体之长生,与仙道之旨大相径庭也。
唐吴筠《玄纲论·长生可贵章第三十》云:“或问曰:道之大旨,莫先乎老庄。老庄之言,不尚仙道,而先生何独贵乎仙者也?愚应之曰:何谓其不尚乎?曰:老子云死而不亡者寿。又曰子孙祭祀不辍。庄子曰孰能以死生为一条。又曰圣人以形骸為逆旅。此其证乎?愚答曰:玄圣立言,为中人尔,中人入道,不必皆仙。是以教之,先理其性,理其性者,必平易其心,心平神和,而道可冀。故死生于人,最大者也。谁能无情?情动性亏,秪以速死。令其当生不悅,將死不懼,翛然自适,忧乐兩忘,則情灭而性在,形歿而神存,犹愈於形性都亡,故有齐死生之說,斯为至矣。何为乎不尚仙者也?夫人所以死者,形也。其不亡者,性也。圣人所以不尚形骸者,乃神之宅,性之具也。其所貴者,神性尔。若以死為懼,形骸为真,是修身之道,非修真之妙矣。老子曰: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又曰:谷神不死。庄子曰:千載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又曰:故我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又曰:乘云气,驭飞龙,以游四海之外。又曰:人皆尽死,而我独存。又曰:神將守形,形乃长生。斯則老庄之言长生不死,神仙明矣。曷謂无乎?又《道德经》、《南华论》,多明道以训俗,敦本以静末,神仙之奥,存而不议。其幽章隱书,炼真妙道,秘于三洞,非贤不传。故轻泄者获戾于天官,钦崇者纪名於玄录,殃庆逮乎九祖,升沈系乎一身。何可使行尸之徒,悉闻悉見耳。”仙道虽有齐生死、一彭殇的说法,但是这些都是为中人以下说法,让他们不要为此挂怀,保持一颗清净之心。而长生久视之道,才是三洞之秘典,神仙之真传,非凡俗所得而知也。
《生神经》云:“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西升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司马承贞《坐忘论》云:“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耶?慧是心之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少慧,悦而多变,神气泄漏,无灵润身光,遂致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大人含光藏辉,以期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
又曰:“身与道同,则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则无法而不通……近代常流,识不及远,唯闻舍形之道,未达及形之妙。无惭己短,有效人非。其犹夏虫不信冰霜,醯鸡断无天地。其愚不可及,何可诲焉?”大概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道士,慕外教之论,欲舍弃形骸,而修无生。故为司马承贞所笑也。
《神仙可学论》:“形气者为性之府,形气败,则性无所存。性无所存,于我何有?”性与形的关系,就好比硬盘和上面数据的关系,硬盘是形气,数据是心性。一旦硬盘坏了,那么里面的数据不也就丢失了么?很显然的,人如果形体坏了,则心性又哪里依附呢?人身难得,所以有些山精鬼怪依附人身上,做些功德事情。而我等既有此人身,反而认为是假的,没有的,岂不是可笑?又云:“有以无为用,无以有为资。是以覆载长存,真圣不灭。故为生者,天地之大德也。所以见宇宙之广,万物之殷,为吾存也。若烟散灰灭,何异于天倾地沦?彼徒昭昭,非吾所有。故曰:死者,天人之荼毒。孰能远彼荼毒,拂衣绝尘,独与道邻?”神仙所以能长生者,盖形体与道合真也。道不灭,则形体不灭。内丹之修炼,通过摄招先天真一之炁,以炼化后天之阴,而复还于先天之真阳。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是其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最大特征。王常月祖师,大阐宗风,中兴龙门,对于整顿全真教的教风,是有其功德的。流传下来一套丛林制度,至今玄门犹承其惠泽。但是律宗之过度主张三教合一,太过于佛教化,而没有道教特点。这些也是我们需要认清楚的。
长生久视,肉体不死,这些虽然在某些人眼中看来的确荒唐,但是道教提出的这个命题,对于人类的健康长寿,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克隆、基因工程的逐步深入。也为长生不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道教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的确走过一些歪路,但是也因此积累下了宝贵的养生经验,这些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以后定能为科学之发展、人类之健康,作出极大的贡献。当年外国学者受《太乙金华宗旨》的启发,而创造了精神分析学。见六十四卦图而发明了二进制,道教之与科学相近乃类于此也。我相信历代祖师留下的养生经验,也势必成为造福人类的巨大宝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在这种大氛围下,道教乐生、贵生、养生、长生的思想,大有可为。所以各位道友,务必深入经藏,阐扬妙道。弘法利生,济世度人。使天下之人咸得清净之性,同登仁寿之域。
万景元: 原文发表于《恒道》壬辰年秋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