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通:崇俭戒奢——道教的传统与实践

来源:龙门洞道观  |  时间:2023-01-10 09:46:13

张兴通:崇俭戒奢——道教的传统与实践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主席做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力戒奢靡”等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全国性各宗教团体联合发出了《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陕西全省性宗教团体联合开展“崇俭戒奢”动员大会,省民宗委董劲威主任作重要讲话,一时间,全省宗教界掀起了崇俭戒奢、自查自纠、追根溯源、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活动热潮,身为道教徒,谈一点自己对崇俭戒奢的浅显认识。

一、崇俭戒奢与道教教义思想一脉相承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素来倡导“崇俭节用”的思想,追求节俭、朴素的信仰生活,并将之与日常的修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太上道祖在道教的祖经《道德经》里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崇俭”的思想,经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祖将“俭”“慈”与“不为天下先”奉为修行成道的三要素之一,可见“崇俭”思想在道教教义体系中的重要性。

早在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中,就有记载不少崇俭方面的仙师高真。东晋道教祖师葛洪,祖上南渡迁居句容后,耕读传家,“子弟躬耕,以典籍自娱。这种简朴农耕与修道并行在葛仙翁-郑隐一系的道派中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时弟子皆亲仆使之役,采薪耕田。”葛洪祖师在《抱朴子内篇·玄畅》中所说:“泰尔有余欢于无为之场,忻然齐贵贱于不争之地。含醇守朴,无欲无忧,全真虚器,居平味澹。恢恢荡荡,与浑成等其自然。”葛洪祖师还常用俭朴和农桑为例来说明修道学仙的“道理”,如《抱朴子内篇》卷八云:“非躬耕不以充饥”,并以“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俭而获长生度世”来自勉,终成一代高道。

二、崇俭戒奢是道教全真派传统家风

“崇俭戒奢”既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还是道教全真派古老的修行方式,是全真祖师创宗立派的基础。全真道在立教之时,祖师就倡导“粒米文钱,具皆世人膏脂,农夫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的信仰理念,又讲“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的行持,道门中人以力耕自食为荣,而且道士多农桑子弟出身,崇尚简单朴素。因此,躬耕与修道并举也就成了全真气象、道士家风的自然之事。《玄都万寿宫碑》云:“千载而下,重阳王公将革其弊,号称全真,作者七人矣。麻袋而衣,耕凿而食,以还淳返朴为功,以少私寡欲为务”。《长春真人本行碑》则记载:“师乃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人谓之蓑衣先生。”

全真道在教义上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其教风也体现出三教融通的特色,“其逊让似儒,其勤苦似墨,其慈爱似佛。至于块守质朴,淡无营为则又似夫。”由此可见,全真道创教时期教风之俭朴刻苦,主张士农工商各敬其业,人民力耕而食,“士农工贾各有业……天下之人耕而食,蚕而衣,养生送死而无憾。”因此,全真道徒在修建宫观时,常常自力更生。“暇日稍稍,芟除荆棘,辇去瓦砾,发地而土壤膏腴,凿井而水甘冽,遂茸治蔬圃,种艺杂木,版筑斧斤之工,未尝施而道宫琳宇,幽栖高隐之象已班班于目中矣”。

全真派教规森严,要求修行者须出家住观,立志进道,要清心寡欲,清静身心,下苦而行,通过修行证圣成真,得道成仙。而修行成就的最重要方式便是限制欲望,就是崇俭戒奢。因此,欲望越少,修行才能越有长进,这就成为修行的动力,基于此种,祖师在立教之时就告诫弟子门人,要坚定信仰,严格持戒,以持戒为修行之始基。在这方面,全真宗师长春真人邱祖就是道门“朴素崇俭”的典范,长春祖师立全真清规,开辟丛林七十二座,道众云集,高真栖隐,建丛林制度,著全真戒轨,垂范后世。祖师在燕京大十方天长观住持期间,虽已受到当时成吉思汗“神仙”封号,尊称“国师”,根据樗栎道人秦志安编《金莲正宗记》云:“平时常住功课行持,祖师无一不到,连劳作剥麻等事,也是亲力亲为”。可以看出早期全真祖师以身垂范的榜样。《元史》也对于当时道教全真派教徒日常的修行做了概括,记载有云:“其徒皆真淳静虚,邈于俗隔,日惟参礼诵,躬耕种植为事。观其为道,实修真之士,盖古之所谓自食其力者”。

三、崇俭戒奢是道教徒践行信仰的修道基础

长春祖师在寄西州道友书中有云:“大抵修真慕道,须凭积行累功。若不苦志虔心,难以超凡入圣。或于教门用力,大起尘劳;或于心地下功,全抛世事。但克己存心于道,皆为致福之基。然道包天地,其大难量,小善小功卒难见效。所以道,刹那悟道,须凭长劫炼磨。顿悟一心,必假缘修万行”。这里的缘修万行当然也包括崇俭和戒奢,这也是全真祖师们创教时一种修行方式的延伸,泛指一切外在的简朴,尤其特指修行和日常的劳动。这些都是全真教徒“艰苦朴素,耕耘劳作,苦己利人”的修行,同时也是祖师对信道、学道、修道、弟子的最低要求和基本素养,是对道众明心见性功夫的一种检验,以及道众日常行持的准则。

全真派自创立以来,就以崇俭戒奢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受到历代社会尊重,这也是全真派能在当时社会迅速能被认同并广泛传播的重要前提,且在后世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使道脉绵延不断,健康发展,能让全真仙源有续传承,玄风广播,法嗣兴旺,生生不息,历代高道祖师大德,秉承遗训,做了诸多的印证和努力。清康熙年间,龙门第七代律师昆阳真人王常月祖师,不仅是龙门律宗的“中兴祖师”,也是持守戒律“崇俭戒奢”的榜样。祖师戒行精严,衣着简朴,粗茶淡饭,拄仗而行,坐不靠背,慎独戒行,举止得宜,这些崇高的德行修养,无一不体现出一代全真高道崇俭戒奢的高尚操守。

结语

归根到底,崇俭戒奢的精神,既是让我们修行要从物质和身心两个方面对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进行明确的辨析,同时还要对自己要走的这条路信仰之路、要修的这个真常之道有更加明确的反思,从而才能更好的践行祖师见素抱朴的慈悲教诲。当前,在推动道教健康传承和新时代道教中国化走向深入的新形势下,推出”崇俭戒奢”主题学习可谓恰逢其时,既符合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历史规律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是道教界自身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可谓契理契机。

我们更要积极响应,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潜心精进修持,培育清心寡欲、恬淡清虚的道教传统家风。牢记祖师教诲,持戒修真,率先垂范,以无私无畏的勇猛之志,再造道门庄严朴素的形象,弘道立德,崇俭戒奢,不忘入道初心,牢记利人使命,服务社会,利益大众。

文 | 张兴通

  • 上海道教界举行崇俭戒奢教育活动动员会
  • 北京市道教协会关于崇俭戒奢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 广州市道教协会召开《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学习会引发热烈反响
  • 湖州市道教界积极参与学习中道协举办的关于做好崇俭戒奢教育专题讲座活动
  • 石家庄市道教界参加中国道教协会“做好崇俭戒奢教育活动”学习会活动回顾
  • 编辑:
    标签:崇俭戒奢
    推荐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