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道感悟:后天的影响 

来源:李渡万寿宫  |  时间:2022-12-31 21:11:24

想要优化出生之后的经历对自身心性的影响,是很难的。

在我看来,解决这个情况,是更进一步的前提条件。然而已经成为下意识的东西,要觉知到、分析到、行为当中优化到,是不容易的。

拿自己举个例子吧,阿青学道时间不长,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偶尔也会做一些总结。其实当自己拿着这些总结的东西和认可的同道交流,碰撞出一些火花的时候,我是开心的,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扎了根,这些东西是出生以来慢慢被我带在身边,而之前不曾察觉的。它们在不知不觉间演化成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我眼中都是影响修行的外物。

摄于李渡万寿宫

比如:圈层认同、等级观念、好为人师等等。

简单阐述一下。

圈层认同,即希望自己认可的同修、前辈也认可自己,或因自己认同的同修、前辈认可自己而感到不自然的开心(因思维碰撞而有所得的欣喜之外的开心,与交流本身无关的开心)。交流学习的本质是希望通过交流实现自我成长,那么一旦脱离这个本质,涉及到身份认同、圈层互融认同等等和成长无关的起心动念,哪怕是开心,也是不必要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身都是外物,份与名又有什么值得起心动念的呢。

等级观念,即当自己学习到一定程度,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对新进的朋友,有一些隐隐的优越感,或者说资深感(原谅阿青的文化水平,很难形容那个感觉),在心中将人不自觉的分为前辈、同修、新人等几个等级,对待不一样的人用的态度或多或少会有不同,这都是因为对方和自己形成了一种“关系”,这样的关系导致了我会或多或少带点主观思想在对待这些关系的行为里。但其实这些行为只是我认为我应当做的行为,而所谓的应当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事实上叩问己心,待人接物基于得体、自然的大原则其实就可以了,不需要带入所谓的“等级观念”,况且我一旦有了“等级观念”,那么必然心里就带了“私”。

摄于李渡万寿宫

好为人师很好理解,人的学习有早晚,明理有先后,而当我看到别人探讨的,表达的一些东西里有自己曾经踩过的坑、或者单纯觉得他说的不太对的时候,就想去讲一讲。其实这个行为无可厚非,但总要掌握一个度,另外还要思考的是这个行为的出发点本到底是什么,是分享知识,还是炫耀所学,还是想装人间清醒,亦或是抖个机灵?其中的种种心态值得反思。

那么,以小见大,这些仅仅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那在整个生活、工作中,我是怎么为人处世的,其中又有多少跟上述的问题比较类似,其实是需要在生活中留心、琢磨的。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以上说的都是阿青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反思。大家一看一乐即可,无需往自己或者其他人身上去套。

最后阿青很深刻的明白,虽然道理懂了一些,但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靠时间来磨,只能说希望越来越好吧!

编辑:
推荐看点